為何說“中國顯示屏看成都”?|成都led顯示屏
  • 點擊量:563
  • 來源:
  • 發布時間:2025-05-26


為何說中國顯示屏看成都?|成都led顯示屏


成都作為中國新型顯示產業的核心引擎,其技術突破、產業鏈協同、政策支持及全球影響力共同構筑了“中國顯示屏看成都”的行業地位。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成都led顯示屏核心競爭力:


成都led顯示屏




一、技術突破引領全球顯示前沿

1. Micro-LED與OLED技術雙驅動

– 全球首條TFT基Micro-LED量產線:成都辰顯光電建成全球首條TFT基Micro-LED生產線,推出P0.5間距(3000PPI)產品,相比傳統PCB基板,具有高平整度、低功耗(能耗降50%)等優勢,突破巨量轉移等技術瓶頸 。

– 高世代AMOLED產線布局:京東方在成都投建國內首條、全球首批第8.6代AMOLED生產線,設計產能3.2萬片/月,主攻高端柔性屏市場,滿產后預計年產值超400億元,推動“成都造”柔性屏全球市占率提升至50% 。

 

2. 多元化技術路線并行發展
成都同時布局印刷OLED、硅基OLED、激光顯示等技術路線,形成覆蓋LCD、OLED、Micro-LED等多領域的“技術矩陣”,近三年累計申請專利超2萬件,授權發明專利8000項 。




二、全產業鏈覆蓋與集群效應

1. 上下游深度協同
成都已構建完整的顯示產業鏈:

– 上游:玻璃基板(京東方)、掩膜版(路維光電)、偏光片(日東電工);

– 中游:面板制造(京東方、天馬微電子);

– 下游:終端應用(極米投影儀、菲斯特激光屏)
截至2024年,產業鏈完善度達73%,本地配套率46%,帶動智能終端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 。

 

2. 重大項目與龍頭企業集聚

– 京東方引領產業集群:累計在蓉投資超千億元,帶動惠科、辰顯光電等上下游企業超100家入駐,形成柔性顯示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生態 。

– 資本招商模式:通過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,如成都高投集團引入海光信息、京東方等項目,實現“以投帶引”的產業閉環 。

 



三、政策賦能與創新生態

1. 全國首個專項扶持政策
成都出臺《關于進一步促進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》,對上游材料、關鍵設備、終端應用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,并首創“配套獎勵”機制,推動供應鏈本地化 。
例如,中嘉微視自主研發的特殊氣體環境制程檢測機打破進口依賴,獲政府專項獎金150萬元 。

2. 國家級創新平臺與技術轉化

– 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4個國家級平臺落戶成都,聚焦Micro-LED、量子點等技術攻關 。

– 清華大學、電子科大等高校與龍頭企業共建產學研基地,推動如“第三代投影光源技術”“貢嘎一號”人形機器人等成果轉化 。

 



四、人才儲備與國際化布局

1. 高校與人才資源優勢
成都擁有電子科大、川大等65所高校,每年電子信息相關畢業生超4萬人,占全國人才供給量的15%。電子科大近5年留蓉畢業生達4.3萬名,為極米科技、納能微電子等本土企業提供核心技術團隊 。

2. 全球產業影響力提升

– 世界級展會落地:連續舉辦三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,吸引京東方、三星、LG等全球頭部企業參會,簽約項目金額超6000億元 。

– 國際市場拓展:成都生產的柔性屏占全球市場的15%,投影設備全球市占率20%,激光屏銷往歐美 。

 



五、數據印證與未來愿景

產業規模2024年成都新型顯示產業規模達900億元,占全國15%以上,預計2025年突破千億 。

全球地位:全球近20%的柔性屏產自四川,預計京東方第8.6代線滿產后將貢獻全球50%的高端柔性屏產能 。

未來目標:到2027年,成都計劃在Micro-LED等領域突破關鍵技術,制定10項國際標準,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。




成都通過技術引領、全鏈協同、政策創新、人才集聚,不僅成為國內新型成都led顯示屏產業的標桿,更在全球競爭中躋身第一梯隊。其“中國顯示看成都”的地位,既是技術突破與產業生態的必然結果,也是國家戰略與城市能級躍升的縮影。未來,隨著Micro-LED量產成本下降及AI、元宇宙等新場景融合,成都或將成為全球顯示產業的規則制定者 。